
作者:刘慈欣
出版社: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
提到中国科幻小说,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刘慈欣与他的作品,颇负盛名的《三体》系列、改编成电影而名声大噪的《流浪地球》等等。今天我想推荐的,是被称为“《三体》前传”的《球状闪电》。
刘慈欣在这本书后记中说:“我从凡尔纳的小说中感觉到,科幻的主旨在于预言某种可能在未来实现的大机器,但克拉克使我改变了看法,他告诉我,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。”
内容简介
《球状闪电》如刘慈欣所说,是一种对于想象中的事物的创造,整本小说不仅具有科幻所需要的知识之美,同时有着不落窠臼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二者的结合使得小说严谨而浪漫。故事情节环环相扣,人物刻画更是细腻动人。
故事开始于一个雷雨之夜,“我”在十四岁生日宴上第一次目击球状闪电,飘忽不定的球状闪电击中了“我”的父母并将他们瞬间化为灰烬,从此“我”走上了寻找球状闪电、解密球状闪电的人生之路。故事的后来,异象接踵而至,“我”在追求球状闪电谜题的过程中认识了大学老师张彬、痴迷于武器研究的林云、目前国内最年轻的院士丁仪,他们的人生故事也与球状闪电紧密相关。从大学校园到研究所,再到西伯利亚和战场,“我们”的研究也由寻找球状闪电进步到捕捉球状闪电、制造球状闪电、利用球状闪电。故事的结尾悲壮而瑰丽,球状闪电的身世之谜水落石出,林云以生命为代价证明了球状闪电的巨大威力,促使战争结束,留下一朵透出冰雪灵气的量子玫瑰。
推荐理由
我永远沉迷于刘慈欣的浪漫。首先是构思的浪漫,他自认为,自己笔下球状闪电的故事不会是最接近真实的,却是最有趣最浪漫的。刘慈欣正是从目击球状闪电后开始想象它的,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无数种的想象,最终落在纸上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创造——“宏电子”,一个充盈着能量的弯曲的空间,一个似有似无的空泡,一个足球大小的电子。
其次是人物刻画的浪漫,是一生追逐自己的热爱毫不动摇的浪漫。林云身上散发着的伟大的理想主义光辉,虽然偏执但震撼人心;张彬教授也是如此,爱人因球状闪电葬送生命,于是他一生致力于追逐球状闪电,他的赤子之心在于:最令他遗憾的并非研究成果甚微,而是倾注三十年时光却再也不能目睹球状闪电。或许他们不单单是一个个小说人物,更像是无数科研人的缩影,穷其一生追求一个目标,甘坐冷板凳,“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”,有一个追求并为之付出一生,何其令人钦佩。
个人感悟
读完整本书只觉得自己浅薄,科幻的知识储备、人文关怀、哲学思考、崇高的理想主义,无论哪一个,我都是浅薄的,每每读完刘慈欣的作品都会有“我也要创造出一种想象”的冲动。刘慈欣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,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,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,他的作品宏伟大气、想象绚丽,也希望这本《球状闪电》能够激起你想象之海的一圈涟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