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:【清】孔尚任
出版社:中华书局
索书号:I237.2/3
白骨青灰长艾萧,桃花扇底送南朝。不因重做兴亡梦,儿女浓情何处消?初读《桃花扇传奇》时,我刚刚读高一,犹记得彼时读到侯方域出狱与李香君团圆后,又被道士张瑶星一句“你看国在那里,家在那里,君在那里,父在那里,偏是这点花月情根,割他不断么?”而拆散,双双遁入空门时,我颇为不解,我以为我若为侯生或者香君,历经如此劫波尚能侥幸与对方重逢,定要与对方厮守终生,何必管那道士几句空话?最近再读《桃花扇》,又有了新的理解,方知当时只从中读出了“离合之情”,而并未体味出其中深沉而强烈的“兴亡之感”。
夹道朱楼一径斜,王孙初御富平车。青溪尽是辛夷树,不及东风桃李花。青溪桥边种满了辛夷树,却不及在东风中绽放的桃李花。这句诗原本是二人相恋时侯生题与香君的情诗,而我想若是当阮大铖强将香君配与马士英的亲戚田仰做妾时,香君没有以头抢柱,血溅诗扇,宁死不上花轿;若是马、阮二人与赏心亭置酒赏雪时,香君没有骂筵以泄愤恨,则她永远只是侯生情人眼中的一抹亮色,而非所有人眼中忠贞而有气节女子的代表之一,也配不上所谓“东风桃李花”。
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,秦淮水榭花开早,谁知道容易冰消!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侯方域一介书生,当然无法扶大厦之将倾,但末世时之孤忠更令人感叹。如《修札》出,侯方域为了阻止左兵东下,引起南中内乱,便欣然代父命笔,修书劝退左良玉。《阻奸》出,他认为“中兴之主,原不必拘定伦次的分别。中兴定霸如光武,要访取出群英杰”,所以他反对迎立福王。为了南明继主有正确的人选,他冒着开罪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危险,向史可法激烈陈词,列举福王“三大罪”、“五不可立”,力劝史可法能阻止马士英、阮大铖的阴谋。《争位》《和战》两出,他对四镇之间的矛盾早有所料,并帮助史可法协调四镇,四镇之间的冲突数次借侯方域之力得到缓冲。
生指介你看一望烟尘,叫小生从那里归去?大厦将倾,香君以死相争,保住了自己的贞洁,却保不住南明的国土;侯生追随忠臣史可法惨淡经营,试图救南明危局,最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持续的党争毁坏朝廷根基,江左富豪大族带头降清,奸臣陷害忠良,最终史可法只得以死殉国。
在侯生和香君被迫分别,各自颠沛流离,又各自反抗的这些年里,一切个人的努力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,国破家亡的破灭感像一颗种子埋在了两人的心里,最终在张瑶星的当头棒喝中爆发。果真如此,国破家亡,沧海桑田,还有什么个人幸福可言?
《桃花扇》这部作品,惟抒发亡国之思,山河之恸者,最为动人。这部作品的悲剧,不仅是侯李二人的悲剧,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。它告诉我们,在国家危亡之际,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,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!